今年6月份,畢卡索(Picasso)畫作、雕塑、攝影難得來臺展出,於歷史博物館內陳列感覺,果真值回票價,推薦大家來看展。比起去圓山看莫內展,此展的驚喜更多,其源自畢卡索本身創作風格的多元性、嘗試性與實驗性,創作顛峰期明顯可見:崇尚於原始主義開始到立體派、拼貼畫等,到生活周遭幾個他所愛的女人成為他的畫材,還有他去過看到的事物,如西班牙觀鬥牛、義大利的龐貝壁畫。另外交織於傳統與前衛拿捏的他,創作觀可從中多去探討,這位大師的神祕(mystery)創作色彩,以下分享些相關文獻:
《THE MYSTERY OF PICASSO》
+影片片段來源+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o9UDldSDgk&feature=related
導演:克魯索(Henri-Georges Clouzot)/主演:畢卡索(Pablo Picasso)
此片 榮獲法坎城影展評審委員會大獎及金棕櫚獎提名;
畢卡索所畫的20餘幅畫作,拍攝過程中全部銷毀,所以此記錄極為珍貴。
+此片段創作發展:花→魚→雞→牧神
(契合於1960年Picasso自身說法:「如果有人在一張地圖上,標示出我曾行經的
所有旅程,並且用一條線連結起來,也許會連成一隻牛頭人身的怪物。」)
影片來源--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Q_uGbQanNw&feature=related
1937年1月,人民鎮線政府請求畢卡索提供一件作品—《格爾尼卡》(Guernica )
創作概念源自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,德法西斯同盟納粹黨將整個東北方格爾尼卡省的
巴斯克城摧毀,而針對整場恐怖事件畢卡索作畫背後的含義,可解讀成所有戰爭都是愚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