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來源-- http://youtu.be/p1gBAbI8UQQ
正義與倫理的掙扎、復仇者與殺人者、被害者的三角關係?
從恨意生成開始,探討人類潛伏陰暗面及異化環境中的心理活動。
從恨意生成開始,探討人類潛伏陰暗面及異化環境中的心理活動。
新銳作家湊佳苗的原著作品,由演員松隆子成功詮釋劇本裡頭溫柔女教師的復仇計劃,呈現出人格背後所負載的罪惡因子,為全劇重要導火線。本劇來講,比起風格接近的【惡人】,黑色恐怖意識型態更為強烈,突顯日本推理小說改拍成電影、近幾年流行的風格色彩。
談到【告白】本劇的原型延伸,不得不提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作品《罪與罰》(俄文原名: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),出版於1866年。在威廉哈本的《卡夫卡其人與其作品》中,曾拿《罪與罰》來比較:「裡面沒有任何人有罪,但罰卻加諸在每個人身上。」(维基百科)似在【告白】劇中,其它幾名學生角色,後來遭受「罰」的代價,據影像畫面所傳達的質量,讓我更感震撼,與此論點直接呼應。
{ 經典推理/ 罪與罰劇情簡介} http://life.fhl.net/newyear/literature/no2/intro.htm
在【告白】本劇,畫面視覺符號的表現,讓設計感達到一致;如天空的積層雲、潑灑的液態(牛奶、水花、血、血滴)、行人通行凸面鏡、十字路口、碎片(陶瓷、玻璃、食物)、時鐘、廢墟與火光等元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